副教授 Ecology

副教授

您的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生态学>副教授>正文

李昆

作者:发布时间:2021-01-04点击率:









姓名:李昆

职称、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kunli@hubu.edu.cn

通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评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湖生态修复

教育背景

2014 - 2018 复旦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 博士

2016 – 2017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农业科学院 联培博士

2006 - 2010 湖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士

工作经历:2020至今,湖北大学 副教授,2018-2020 湖北大学 博士后

教学课程: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环境政策与法规,高级生态学

荣誉和获奖情况

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楚天学子人才项目(省级人才)

入选武汉市“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项目(市级人才)

2023年 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20年 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二等奖;

承担(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10余项,参与各项科研课题30余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改稻虾对农业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影响机理研究,2023-2025,主持;

2.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城镇扩张过程对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模拟研究,2021-2023,主持;

3.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城市景观过程对湖泊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尺度效应研究,2020-2022,主持;

4. 湖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2024),主持;

5. 湖北大学青年科学基金(2020-2022)、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2020)等,主持;

6. 天门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局,天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现场调查及总体实施方案,2022,主持.

7. 湖北省某河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监测与溯源服务项目,2023-2024,主持.

8. “一种水草收割船”技术研发项目(产学研),2023-2024,主持.

9. 湖北省某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生态专项调查与评价,2023-2024,主持.

10. 湖北省某河流流域、水库库区等区域生态专项调查与评价等,2023-2024,主持.

11.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四湖流域污染源专项普查和水污染防治对策”,230万,2020,主要负责人.

12. 湖北省农业厅,黄梅县农业局,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黄梅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60万,2021,主要负责人.

13. 湖北省水利厅,长江科学院,江汉平原重点河湖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估,2019,主要负责人.  

14.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洪湖生态安全调查二期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绩效评价,2018,主要负责人.

15.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600万,2016-2020. 参与.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绿地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2015-2018. 参与.

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2015-2019. 参与.

代表作(*通讯作者)

以第1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3本。

[1] 贺淑钰,李昆*.农业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4. (通讯作者).

[2] Chen, J., Li, K.*. Respons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landscape patterns under socio-economic-natural factor zoning: 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153,110417. Q1. (通讯作者).

[3] Zhong J., Li, K.*. Strong N2O uptake capacity of paddy soil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23,278,108146. Q1. (通讯作者).

[4] 陈俊辰,李昆*. 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及对景观配置的响应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生态学报, 2023,43(12):4835-4846. (通讯作者).

[5] 王彬宇,李昆*. 四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及其影响因素识别. 应用生态学报, 2023,10.13287. (通讯作者).

[6] Stronger link of nosZI than nosZII to higher N2O total consumption in anoxic paddy surface soils. Geoderma, 2022. SCI, Q1. (通讯作者).

[7] Identifying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and their response to landscape patterns at different scales in an agricultural basin in central China. Land, 2022. SSCI/SCI, Q2. (1).

[8] Potential effect of nitrate applied during flood period on N2O emissions during subsequent drainage in a paddy soil.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21. SCI, Q2. (通讯作者).

[9] 李兆华,李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研究樊城区案例》, 2021, 副主编.

[10] 李昆,李兆华,邓楚洲,许继军等,《江汉平原重点河湖生态健康调查与评估》, 2020, 主编.

[11] 李昆,李兆华,. 城市化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变化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环境科学学报, 2020, 40(01):343-352.

[12] 李昆,谢玉静,. 农业主产区湖泊水质对湖滨带多尺度景观格局的空间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06):2057-2066.

[13] Li Kun, Chi, G., Xie, Y.J., Wang, X.R., Fan, Z.Q.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riparian buffer zone with the strongest linkage betwee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water quality.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8, 93:741-752. Q1.

[14] Li Kun, Xie, Y.J., Wang, X.R. Exploring the spatial-seasonal dynamics of water quality, submerged aquatic plant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different areas of a lake. Water, 2017, 9(9), 17. Q2.

[15] 李昆,米黑古丽·卡德尔,谢玉静.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以上海市典型滩涂湿地为例,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 2018,2:72-87.

[16] 李昆,王祥荣,.意杨苗木耗水特征与水分利用效率.生态学报, 2017, 37(13):4414-4422.

[17] Li Kun, Wang, L., Li, Z.H. Desig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treatment of tailwater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3): 568-572, 582.

[18] 李昆,李兆华,.丰水期洪湖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及驱动力分析.环境科学,2015,04:1285-1292.

[19] 李昆,李兆华,.丹江口水库上游武当山剑河水质差异性分析.湖泊科学,2013,25(5) :649-654.

[20] 李兆华,李昆,《梁子湖区生态建设研究》, 2014, 副主编.

[21] Xie Yujing, Yu Xijun, Cho Nam NG, Li K. Exploring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of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with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the Shenzhen River Cross-border Watershed,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7. SSCI/SCI. Q1.

[22] 王祥荣,樊正球,谢玉静,李昆,曾刚,苏德,关庆伟,任引,高峻 . 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生态学报, 2016, 36(22),7114-7118.

其他

欢迎具有生态学、RS/GIS、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背景的同学到本课题组参加研究,探索科研的乐趣,鼓励交叉科学研究、原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