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王川副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期刊《Water Research》(IF=12.4)上发表题为“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d increase the absorption of greenhouse gases”的学术论文。湖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5级生态学博士研究生朱江龙为第一作者,王川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以沉水植物为主导地位的水体生态系统有利于更优的水质和更少的温室气体(GHG)排放,然而淡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恢复通常面临弱光的环境胁迫。本研究针对5种沉水植物密刺苦草、竹叶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和穗状狐尾藻,以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 (M1)、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C2)、Enterobacter ludwigii(E15)和Mix (M1、C2、E15的混合菌株)4种根际促生菌(PGPR)为接种剂进行植物根际接种,旨在探究弱光胁迫下(10%自然光强),PGPR对水气界面GHG通量及沉水植物恢复的影响。全年尺度上,沉水植物的恢复将水气界面温室气体由净排放转为净吸收。PGPR的接种有效促进了弱光胁迫和生物牧食压力下沉水植物的恢复,尤其是C2对生物牧食后的植物恢复具有普遍的促进效应。PGPR以增加CO2年累积吸收量为主,接种后水气界面的年碳汇量提高19%-457%。Mix菌株对五种沉水植物均表现出最强的CO2吸收能力,其中Mix接种密刺苦草组的GWP最小,达到-9005.49±892.23 g CO2-eq m-2。本研究表明PGPR有效促进了弱光胁迫下淡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的恢复和温室气体的吸收,为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下的湖泊修复提供了新的策略。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709,51809257)、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JCZRYB202500575)、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0(C)001)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5.124562
撰稿:朱江龙
校对:李可
审稿: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