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号,怀着对未知的憧憬和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决心,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7名同学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长是认真负责的张豆,带领着段吕晗、肖琼、朱哲、刘永亮、谭辉、周佳六个各有所长的小组成员,互相扬长补短、互协互助来完成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们时常相聚一起,共同探讨实践项目,图书馆二楼更是成为了团队努力的见证者,在那里,围坐在一起的七人的欢声笑语被定格;在那里,所有都将成为属于团队的共同回忆。第一次开会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仿佛昨日时光。那天,每个人都怀着热情澎湃的心情而来,这心情掺杂着对未知的忐忑,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七个人,七种个性,七种思想,七种信息来源,七种碰撞,每个人都积极介绍自己的家乡,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被人了解,都希望它发展壮大,这是在外游子时时刻刻牢记家乡的一颗炽热的心。讨论时团队每个成员都展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方言,十分有趣,第一次会议就这样轻松愉快地结束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最终将实践地点定在了周佳的老家——大悟县宣化店镇杨兵村。
8月1号,团队到达了目的地,开始了忙碌的实践调查。作为团队里唯一的本地人,周佳自然而然担任起了外交官的角色。上午团队通过访谈和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整个村庄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泥泞的小路,破旧的房屋是团队对其中一个居住区——徐寨的最初印象。为了对村庄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8月2日团队成员来到了村民委员会主任家里,村民委员会主任对全村按照村组分布顺序从人口户数、经济作物产值、交通和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热情的在卫星遥感图像上标明每个村组分布位置和全村范围。在团队成员问到杨兵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时候,村民委员会主任说道:“杨兵村是一个落后的地方,村民过着相对闭塞的生活,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但是还没有落实到杨兵村,杨兵村非常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对村庄建设做贡献。”村民委员会主任的一席话让整个团队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同时成员们都下决心不能辜负他们寄予的厚望。
实践过程中充满着艰辛和乐趣。大中午在火辣辣的太阳的见证下,团队一家一户地访问,一家一户的填调查问卷。村民们看着大家,总是心疼的说:“这么热的天,你们这些下乡的大学生可真是舍得吃苦啊。”相机记录下路边的池塘、公厕,也记录了行走者的一言一行,一欢一笑。漫步在田野里,蓝天白云与他们的身影相衬。平整挺立的水稻,一片绿油油的,充溢了每个人的视野,忘记了城市的喧嚣,立身在大自然中,从内而外都散发着清新的味道。一路上,大家兴致高昂,再远再艰难的路,也不算什么了。
“实践出真知”、“读十年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谚语都体现着实践的重要性。诚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切身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在各家访问和实地考察中,团队通过与村民的面对面交谈,获得了许多第一手信息,也发现了很多真实的却曾被掩盖的问题。团队了解到住在不同环境下的村民的不同意见,住在交通便利区的村民所希望的是村干部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使得村民的权利公平化,而住在偏远山区内的村民则更希望的是把公路修好,能让水泥路通往家门口。
实践让大家萌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村民在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所寄予的希望,虽然是如黄金般沉甸甸的责任,却让大家感觉蓬勃向上,充满斗志。暑期三下乡让大学生们更清晰地了解社会的最基层发展,拓展了社会视野,学到课本上不曾有过的知识;也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吃苦精神,不怕困难不服输,一路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就是社会实践的真正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