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IS数据处理过程中,投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多人对定义投影和投影转换容易混淆,下面对定义投影和投影转换进行介绍:
定义投影简单来说就是对数据定义投影信息,一般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给没有投影信息但是有正确坐标的数据定义投影,比如我们采用Arcgis、Erdas等相关GIS软件打开数据的时候,数据可以完好得喝有正确投影信息的数据叠加显示在一起,但是软件没有读取到数据的投影信息,而且在进行该数据其他处理的时候由于没有投影信息而不能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这时候就可以对该数据进行投影的定义,实际上就是给该数据加上与之坐标位置对应的投影信息,比如该数据校正之后采用的A投影信息(包括地理坐标(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一般是经纬度坐标)和投影坐标(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通过投影转换成的平面坐标)),采用Arcgis中GeoReferencing工具校正导出的数据就没有投影信息,需要给导出来的数据定义投影信息,这时候,参考影像是什么投影信息就应该给之定义什么投影信息,如果是采用原图中的经纬网信息进行手动采点校正的话就需要知道原图采用的什么投影信息,比如,如果是全国地图,我国一般采用Beijing54坐标系、krasovsky椭球体。采用经纬网校正的时候输出来的是带有经纬度坐标的数据,只需定义地理坐标系即可,需需要添加投影,需在定义投影之后进行投影转换,转换为具有平面坐标投影信息的数据,我国全国地图投影一般采用Lambert或者Albers投影,投影参数一般是中央经线105°,投影割圆锥双标准纬线25°和47°等,投影转换时,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是给有投影信息但是投影信息不正确的数据定义投影,比如某数据带有投影坐标信息,但是却无法和具有准确投影信息的数据完好叠加显示,位置明显出现问题,而且位置偏差有明显的规律,比如往某一个方向便偏移,这时候考虑该数据很可能是具有正确坐标位置但是投影参数不正确,比如我国大于1:25万比例尺的地图一般采用高斯分带投影,有些数据由于分带号定义有一定问题,导致数据不能完好叠加显示,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是不是数据的投影分带号出现为问题,重新对该数据进行投影定义,这种情况只需修改该投影的投影参数即可,不断试验,寻找偏移规律,直至找到正确的参数。
还有一种情况是数据没有正确的坐标而给数据定义投影,这种数据即使定义投影了也无法正确使用,因此,这种情况下定义投影显得没有意义!
定义投影ARCGIS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Define Projection(矢量数据)or Raster>Project Raster(栅格数据),如下图, ERDAS工具:打开VIEWER窗口,点击Info按钮弹出数据信息窗口,Edit菜单中的Change Map Model... 、Add/Change Projection等工具实现。
投影转换一般是讲A投影转换为B投影,包括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之间的互相转换等,这里要提到一点的是不同地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不同地理坐标系采用的椭球体和基准面有差异,因此,这之间的转换还涉及到椭球体之间的转换,这时候需要考虑到椭球体转换的问题,一般采用7参数转换模型或者3参数模型,这种转换是一种严格的投影转换,转换之后数据由于椭球体和基准面的不同,导致坐标会有位置偏差,一般偏差几十米。有时候为了数据能够完好叠加,采用不严格转换方法,将待转换数据的投影信息中的坐标系参数进行修改,比如Beijing54转换为WGS84坐标系,转换之前,将Beijing54坐标系中的基准面通过定义投影修改为WGS84所采用的的基准面,然后进行转换,这样的转换之后前后数据可以完好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