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Training

人才培养

您的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正文

2019年湖北省地理联合实习正式启程(二)

作者:发布时间:2019-07-23点击率:

7月16日,来自湖北、河南的10所院校70余位师生组成的实习队伍从武汉出发,历经天门、襄阳、丹江口、郧阳等地之后,抵达神农架。我院青年教师李亭亭博士带领学生胡傲、郭月、马超楠、刘楷文、汪章毅全程参与此次实习。

作为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架有着众多引人瞩目的“名片”。它既是“国家公园”,又是“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资源的丰富多样地理学教育的“自然课堂”。

陈家宙老师讲解土壤地理学相关知识

在前往神农架的路上,华中农业大学的陈家宙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土壤地理学的相关知识。此外,陈教授还为大家展示了用于野外实习的土壤五件套,并逐一介绍各小件的功能。通过陈教授的讲解,大家的土壤地理学基础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7月17日,实习队伍一早抵达神农架国家公园。尽管当天气温骤降,却依然挡不住师生们探索神农架的热情。实习队伍首先来到了海拔2590米的板壁岩。通过观察学习此处的地质构造及地貌特征,认识到神农架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类型以及由白云岩发生地质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奇石。

随后来到被誉为“华中第一峰”、海拔3106.2米的神农顶。由于当天天气不佳,能见度极低,师生们无法一览神农顶风采以及山顶的高山草甸景观,便坐车前往金猴岭。在金猴岭参观了大片的由秦岭冷杉和红桦组成的原始森林,见识了北亚热带区域典型的植被类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随后,实习队伍前往官门山景区,先后参观了“地质馆”、“地貌馆”、“熊猫馆”等多个展馆。途中,湖北科技学院朱俊成老师及各展馆讲解人员为大家讲解神农架的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地质、地貌等概况。

实习队伍在神农架

我院师生在板壁岩

全体师生参观学习神农架地貌

 7月18日上午,实习团队从神农架抵达兴山县,在昭君山庄举行座谈会。兴山县政府、国土局、发改委、文化旅游局、住建局、环保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及兴发旅游公司等单位领导出席此次座谈。在观看完宣传片《寻梦香溪》听完兴山县戚天伦副县长对该县情况的介绍后,大家对兴山县有了更深的认识。随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王绍强教授做了关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百年蓝图的实践与探讨”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师生们对“美丽中国”的核心内涵和主要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座谈会结束后,实习队伍前往昭君故里进行考察学习。观看歌舞情景剧《昭君别乡》参观昭君故宅,大家了解到王昭君为民族团结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历史文化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文化因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18日下午,实习队伍来到南阳河的一线天。兴山县规划局郑局长就此地的水利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做了详尽的介绍。随后,河南大学王清利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陈家宙教授从地质学构造角度为大家解释了一线天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该区域的土壤发育植被生长的情况。最后,河南大学乔家君教授从人文地理角度出发,讲述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热点话题

专题讲座及座谈会

联合实习队伍在昭君村

7月19日,实习队伍从兴山抵达神农架大九湖。在坪阡镇,河南大学乔家君教授讲解了当地生态移民村的结构布局、地广人稀的城镇特点以及自身独特的自然景观。随后,在大九湖湿地博物馆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咸雨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泥炭沼泽的定义、生态功能以及底部沉积泥炭的作用。黄教授指出,泥炭的累积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通过对泥炭柱中多种指标(如同位素、有壳变形虫等)的分析,能够反推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同时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提供依据。在大家对泥炭沼泽有了基本的认识后,便前往大九湖湿地实地考察。在3号湖泥炭藓湿地分布区域,我院李亭亭老师现场向同学们讲述了泥炭藓湿地在全球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大九湖泥炭藓湿地的发育过程、泥炭藓的生长和生理结构特性以及泥炭藓湿地的主要生态价值。李老师讲到,尽管泥炭藓湿地在全球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45°N60°N亚热带区域分布稀少。泥炭藓湿地具有固碳、维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水文、净化水体等重要功能。通过李老师的介绍,大家意识到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的珍贵性及其巨大的保护价值。19日下午,在九号湖附近,黄咸雨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大九湖独特的地质条件,以及人工干扰对大九湖湿地的影响。

我院李亭亭老师在大九湖湿地为大家讲解

19日晚上,我院李亭亭老师作学术报告《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在报告中,李老师紧扣大九湖之行的主题,进一步讲述目前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十五年中其团队在泥炭藓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中所做的工作。在报告的结尾,李老师指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对泥炭藓湿地的恢复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泥炭藓层的恢复,应该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如固碳、水文调节)的恢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随后,武汉大学代侦勇教授作学术报告《无人机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目前无人机的类型、功能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代老师对无人机的未来前景作出展望,预测AI+5G将使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极大程度的拓展。

我院李亭亭老师在大九湖湿地为大家讲解

本次实习为第三届湖北省地理联合实习,旨在加强各地理院校之间的交流,完善地理学野外教学模式,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的地理学人才。参与单位包括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河南大学以及信阳师范学院十所院校。实习路线为武汉—天门—襄阳—丹江口—郧阳区—兴山—神农架—秭归实习基地,行程共12天。下一站—秭归实习之旅即将开启。(通讯员:刘楷文、马超楠、胡傲、汪章毅、郭月)